廣 化 真 經
廣化真經
(本廣化真經出自六十四卷版全書)
全書小序
昔我夫子行在孝經。首以開天明道。為儒者入門第一事。故經成錫瑞。默與兩大為三。葢光四海。通神明。理精義奧。推暨塞乎天地。誠哉妙旨。早已揭先天文昌之秘。而普勸之矣。今讀柳真君所演廣化真經。說理彌樸。而見理彌真。以人人與知與能之言。闡揚聖訓。無異晦翁之集註也。夫真君乃呂祖首座弟子。奉文帝。命訂正孝經。兼闡雅俗並通妙諦。士女分訓嘉謨。不惜俚言巷咏。徧曉愚蒙。于王道豈特小補哉。又採集帝真帥將。及有明諸先儒之說。旁叅曲証。不惟儒道同源之旨。昭若日星矣。其作帝君之功臣也可。即作宣聖功臣。而與左氏素臣並稱。亦無不可。至若勸善懲惡論。以及閩中顯化諸事蹟。更足彰真君仰體師慈。而廣師化之所未逮也。宏教睿號。洵不誣矣。
乾隆甲午(1774年)季冬八日錢塘萬善子邵志琳敬序
呂祖勅演廣化真經
柳真君原序
文帝有言曰。吾傳示筆錄。教人進壇先拜父母。何也。今人與他講到孝弟忠信。便說是老生常談。這老生常談四字。誤了許多聰明之子。豪傑之士。豈知老生之所談者。乃教人為聖賢。為仙佛之談也。豈可以其常而忽之。吾以孝起根。至今身證帝位。只完全得一孝字。亦皆孝之所致也。所以處處降鸞。不憚言之諄諄。莫不以此為第一件事。著有孝經。及勸孝諸言。諸生已目覩耳聞矣。今日降壇復言之者。葢以諸生知而不知。行而未行也。人這身子。是父母生的。心中先有一箇孝字來。這箇孝字。就是自己活命之根。就是自己為人之本。就是自己的元神。就是上天與我的至寶。就是古今聖賢傳我的要訣。人人能盡得這箇孝字。是於初生來一點元氣。保固為聖賢仙佛。參天兩地。皆基於此。爾等試思。人一能孝。心中和順。未有不弟不忠不信者。孝心出於仁心。人未有既仁。而無義無禮無智者。所以仁統四端。孝亦該四德。查爾等孝欵。大畧功少過多。其功則不過尋常具文。心跡中各存一點意思。說異日吾富貴。要如何養親。要如何榮親。不知顯揚未有日。而親已不能待矣。豈不枉然。古人云。孝子愛日。誠以得一日。則孝一日。雖三公不肯易也。爾等有父母者。須竭其力。無父母者。亦致其思。子路為親負米百里之外。是竭力之一端也。爾等縱貧富不一。總未到百里負米之境。尚自靳其力乎。子路親殁之後。己身榮顯。曰。吾曾不若負米時。得以養吾親也。故孔聖嘉其生能養。死能思。諸生反要俟榮顯時纔盡孝。豈不大謬戾乎。且孝之一字。所該其廣。古人云。事君不忠非孝。則事長不順。交友不信。夫婦不和。俱非孝可知矣。又云。戰陣無勇非孝。則凡視聽言動。不合於禮。俱非孝可知矣。吾教人千百年。曾無一人體貼此語。不得已設筆錄一法。葢曰。爾欲為才子耶。爾欲為顯官耶。爾欲為聖賢耶。爾欲為仙佛耶。此數者任爾為之。但能孝則得。不能孝則不得。爾等亦可以恍然悟。此乾隆七年十二月十五日。文昌帝君降鸞諭諸生者也。先是我孚佑帝師命棨日。世風日下。人心日偷。吾歷塵寰。飛鸞闡化。初有指玄二篇。繼有八品仙經。五品三品真經。又繼有叅同妙經。冀以救度末劫。奈世人愈智愈愚。愈巧愈拙。疑者多而信者少。貎從者多。而心信者少。先後異操者多。而始終如一者少。將如之何。雖然。不可以難救而不救也。近見井鬼分野。有諸戾氣。盤結幽黯。深屬可憫。顧山明水秀。士生其間。率多穎悟可與言。汝當於黔地。開演玄化。贊吾闡揚。棨稽首再拜。以弗克勝任辭。帝師曰。汝往欽哉。爰檢校夙因。集諸儒士弟子。宣揚帝師至意。每因事論事。隨問隨答。言遂浩繁。恐義無歸宿。且諸子膠於習見。不逹三教同源之旨。頗有援儒入釋道。因釋道而附於儒之疑。於是竭誠叩請文帝降臨。指示要義。爾時金闕護道王天君。先至淨壇。貴宮諸仙畢集。我帝師同文祖。竝駕五色之雲。白鶴前導。蒼龍捧輿。天花繽紛。瑞烟靉靆。諸生俯伏迎鸞。文祖大書曰。福田常養性中果。心地頻開筆上花。葢諸生俱素習筆錄者。聞言各能了悟。文祖大悅。諄諄訓此一篇。我帝師歡喜讚歎。詔棨曰。大哉文言。汝可以知宣化之本矣。當以此義演為一冊。告諸天下後世。文祖復命曰。吾舊有孝經行世。刋刻雖廣。誦讀無人。緣當時信手拈出。語無倫次。所以文人相輕。遂爾埋沒奧旨。汝今宣化。宜以儒土之詞。達玄微之理。孝經一集。汝可刪易。俾愚人曉其梗概。文士服其精深。修飾諦當。入爾集中。棨亦稽首再拜。對言。棨根行未深。原無學識。敢以固陋。妄易成經。文祖亦曰。汝往欽哉。廼命在會弟子。抄錄孝經。力加改正。且集諸仙佛聖賢勸孝詩文。間有疑惑。請親降臨。再為訂正。若世有勸孝佳章。並行採入。更使諸子。各見所長。或詩或文。附載於後。於戲。聖經賢傳。合先後以同揆。地義天經。統神人於一致。雖若陳言。實為要理。用廣無疆之帝德。冀回既裘之人心。
方山道士宏教真人柳棨序
文昌帝君孝經
(乾隆壬戌歲柳真君奉文帝命訂正改本 - - 1742年)
親恩章第一
帝君曰。天地絪縕。萬物化醇。惟人之生。最秀而靈。父生母育。成形受氣。兩大功能。一小地。世人不孝。罔念親恩。吾今明闡。以醒眾心。乾坤鼓物。不憂不勞。父母生子。極憂極勞。自姙及誕。自弱迄強。心力所注。靡有或忘。懷胎十月。呼吸相通。屈伸轉動。受累無窮。臨盆痛楚。人鬼攸分。母瀕於死。子始獲生。筋骨損傷。淋漓惡露。一月暗居。不遑假寤。亂哺懷抱。惟恐不調。睡令安寢。戒勿動搖。自處於濕。移子於乾。曲身護持。不敢圖安。痘疹關煞。憂危驚悸。日夜撫摩。寢食俱廢。憂其不壽。防維恐後。藥餌扶持。祈神保佑。吚唔解語。匍匐學步。手不釋提。心不釋護。見其嬉戲。多方博趣。一出一入。懼其顚躓。知識方開。諄諄教誨。愛之必勞。冀其出類。成童弱冠。謀及終身。授以職業。結以婚姻。難至壯年。恤若孩提。食畱子食。衣畱子衣。子若有疾。甚於己疾。願以身代。只求子吉。子若遠遊。夢寐懷之。踰期不至。斷腸裂眥。子有寸長。稱許歡愛。子有過失。回護遮葢。子果賢智。慶其有濟。恐其自棄。子果庸愚。憂其難扶。冀其勉諸。子若妄為。懼其蹈危。祝其心回。恩斯勤斯。語言莫聲。事可畧述。心實無盡。貴賤雖殊。親心無殊。貧富雖異。親心無異。聖凡不同。親心則同。普天匝地。親心遍之。亘古及今。親心綿之。如乾覆物。如坤載物。人子念此。淚灑盈斛。
體親章第二
為子之心。親曲體之。為親之心。人孰體之。以親體我。還體親心。我昔思食。親知我饑。以飼我者。體親之腹。我昔思衣。親知我寒。以衣我者。體親之身。我昔趡步。親懼我蹶。以顧我者。體親之行。我昔呻吟。親虞我疾。以保我者。體親之寢。體親衰老。比吾穉弱。體親憂樂。比吾笑啼。體親不言。比吾未語。每作一事。思以慰親。每發一言。恐以拂親。出必告親。親知我出。入必面親。親知我入。責我不楚。哀親力薄。嗔我聲微。哀親氣弱。親若有善。我將順之。親或有過。我幾諫之。親在一日。得養一日。富貴貧賤。各竭其力。必敬必誠。先意承志。加餐則喜。減膳則懼。一當有恙。中心皇皇。衣不解帶。藥必先嘗。幸而獲愈。加意調治。溫飽以節。起居以時。倘或不痊。至心禱祝。如可代兮。願以身贖。不幸長逝。抱憾終天。音容杳矣。笑語茫然。錦繡誰衣。甘旨誰食。生未盡歡。追悔何及。衣衾棺槨。厚穴佳瑩。極力自盡。不畱餘情。設主建祠。朝夕焚獻。享祀春秋。物隨時薦。親去雖遠。心覺猶存。尋聲覓跡。若見若聞。嗟爾人子。縱能如是。擬之親心。未及萬一。何乃世人。先身後親。又其甚者。愛身忘親。自能謀食。不顧親食。自能謀衣。不顧親衣。愛女嬌兒。視若珍奇。不念昔者。親亦如斯。推兄諉弟。互分彼此。若無兄弟。親將誰倚。親於子事。纖悉縈情。子於親務。祗以口承。親於子身。縈擾夢魂。子於親體。但以耳聞。親稍怒駡。言不相下。親稍鞕朴。憾深入骨。貧苦怨親。富貴驕親。親思悅子。反為順承。親病延綿。倦於服事。謂久病者。原無孝子。親一奄逝。謂老宜死。不生悲痛。反致欣喜。抔土未乾。視若野墳。寸木未舊。蒙垢蒙塵。一或貧困。發塚移骸。以親朽骨。為名利階。甚而慘惡。焚化親屍。夫人雖死。心猶未死。過七七日。心形始死。心形雖死。心靈猶存。燒筋炙節。煎熬心靈。跳躍不已。痛苦難名。子孫為虐。神天莫遏。形為灰燼。魂亦飄泊。哀哉痛哉。於人且慘。況我親哉。種種大逆。天不覆之。地不載之。萬劫受罪。誰能脫之。
辨孝章第三
人欲盡孝。當先辨孝。養親口體。未足為孝。養親心志。始足為孝。外貎承順。未足為孝。寤寐綢繆。始足為孝。奉行故事。未足為孝。艱險不辭。始足為孝。孝之道大。孝之途寬。孝之量廣。孝之事全。生我之母。我固當孝。嫡繼庶母。我亦當孝。母或過黜。母或下堂。雖與父絶。我豈可忘。恩育父母。雖非生我。命所由立。何非生我。兄弟姊妹。一體所遺。若有參商。於孝有虧。伯叔宗族。一本所出。若有乖戾。於孝有拂。高曾祖考。親所敬承。倘失享祀。悖親孝心。後裔子孫。親之嗣脈。倘失教養。敗親慈德。我有家室。親為我娶。和敬不敦。親心不豫。我有子姪。親視之一。區別念生。親心隱戚。我有姻婭。我有鄉鄰。不能婣睦。致親孤煢。我有師長。我有友朋。不能敬信。貽親怨恫。上而君公。下而民物。不能致澤。損親福祿。吾親戴天。孝必敬天。吾親履地。孝必敬地。日月星斗。照臨吾親。風雨露雷。養育吾親。山川神祇。護佑吾親。無敢褻越。斯為孝親。黍稷稻梁。所以養親。桑麻布帛。所以衣親。皮革羽毛。所以資親。無敢暴殄。總以孝親。聖賢仙佛。親所愛敬。我亦愛敬。奸邪匪僻。親所嫉惡。我亦嫉惡。我孝父母。知過不改。豈孝父母。我孝父母。見善不為。豈孝父母。孝本天命。率性以行。無事勉強。不學而能。讀書明理。因心率愛。因心率敬。孝道自在。愚夫愚婦。不雕不琢。無乖無戾。孝理自若。推類盡餘。因愛及愛。因敬及敬。孝義無遺。
守身章第四
欲體親心。當先守身。未有吾身。誰為生身。既有吾身。誰為育身。一膚一髮。或有毀傷。親心隱痛。子心何當。古昔聖賢。戰戰兢兢。保厥四體。惕若淵冰。行不蹈險。立不臨危。生則全受。死則全歸。既保其形。復全其理。形存理亡。雖生猶死。一身之內。心為天君。戒爾意業。斯可對親。耳聽必聰。目視必明。手不妄動。足不輕行。身律聲度。周規折矩。無忝所生。不負所予。刻薄不形。守身之仁。奸回不事。守身之義。傲慢不起。守身之禮。破其錮蔽。智所自具。黜其虛浮。信非外求。和順積中。光輝發外。靜有主持。動有倚賴。聲不亢厲。氣不粗暴。舉止雍容。顏色光耀。孝男端方。孝女貞靜。孝子溫恭。孝婦柔順。習久自然。還復性天。疾病不染。氣象萬千。三尸諸厭。亦化為善。凡有作為。悉稱其願。其或事君。克致其身。忠本於孝。所以顯親。患難相遇。捐軀赴義。損親形體。聚親浩氣。凡為人子。當守其真。既守其真。當守其心。既守其心。當守其形。愚夫愚婦。無所作為。耕食織衣。體不敢虧。何爾聰明。昧性忘身。沉溺慾海。喪厥天真。負厥鞠育。辜彼生成。身不能守。何以孝親。
敬孝章第五
孝自性具。人孰無之。氣拘物蔽。習染俗移。愚既罔覺。智亦誤用。漸乖漸違。罪深孽重。聖賢仙怫。悲憫凡民。教之為善。首在孝親。爾諸孝子。推己及人。教之之道。使自問心。孩提之愛。良知良能。以茲孺慕。胡弗終身。知識甫開。氣質用事。端厥蒙養。入孝是示。扇枕懷橘。懿行堪述。時與講明。心口往復。根為之深。蒂為之固。嗜慾縱起。真性如故。妻子雖重。使為親重。富貴何切。使為親切。其或孝衰。問其明發。明發不昧。由茲可達。甚至忤逆。責之無益。動以天良。使之自泣。兄弟教孝。友恭斯盡。夫妻教孝。室家和順。朋友教孝。朋友斯信。君臣教孝。堂廉有慶。君民教孝。禮達分定。為人之師。無所不教。教學教問。學孝問孝。教之以道。孝即是道。教之以德。孝即為德。教之以易。孝則占吉。教之以詩。蓼莪可思。教之以書。君陳可讀。教之以禮。先敬吾親。教之以樂。先和吾親。教之春秋。誅彼無親。天文何文。孝為天文。人文何文。孝為人文。惟孝為文。教所當循。教一人孝。作一百功。教十人孝。作一千功。教百人孝。作一萬功。以己之孝。及人之孝。以人之孝。廣己之孝。孝教一家。一家斯齊。孝教一國。一國斯治。孝教天下。天下斯平。
孝感章第六
吾證道果。奉吾二親。昇不驕境。聚首歡心。玉真慶宮。逍遙自在。吾今明闡。大眾有賴。虞舜遭變。化惡為善。帝堯聞知。大位以禪。孔聖神靈。孝經告成。赤虹有降。萬代常明。董永賣身。仙女成親。郭巨埋兒。天賜黃金。王祥養母。鯉躍出冰。種種孝感。人豈不聞。惟天愛孝。惟地成孝。惟神敬孝。惟鬼畏孝。孝可格天。孝可動地。孝可感人。三才化成。不孝之子。百行不錄。盡孝之子。萬罪可贖。不孝之子。天地咸疾。魔纏禍侵。雷霆誅殛。盡孝之子。鬼神護之。水難出之。火難出之。刀兵刑戮。疫癘凶災。毒藥毒蟲。寃家謀害。一切阨中。處處佑之。凡諸福祿。一一畀之。庭集瑞氣。戶起祥烟。祖宗血食。子孫延綿。親生怡悅。親殁安寧。生享福祿。殁能超昇。地獄沉苦。重重解脫。高曾遠祖。咸登極樂。三十六天。靈爽活潑。七十二地。永無墮落。上天斗中。有孝弟王。下有孝子。交映輝煌。精貫兩儀。氣協四時。九垓胥慶。萬象咸熙。
孝子文印詩
至文本無文。韞之孝道中。發見自成章。精彩燭蒼穹。天聾與地啞。非啞亦非聾。特將天地袐。使人自會通。朱衣與魁神。變換文人心。遇彼不孝子。明者使不明。遇彼純孝子。不明使之明。文章有神授。去取豈由人。今生即現報。前生今世報。今生未報者。後世無不報。文章作證明。惟孝有光耀。
孝子桂苑天香心印詩 蟾宮桂一株。挺出乾坤秀。運會初開時。精華月府受。古幹蒼龍老。嫩葉仙株幼。層層妙蕊開。 叠叠寶光覆。花散人寰中。香通帝座右。名之為金粟。載之在奎斗。珍貯慶宮中。高站璧樓頭。 不是擎元叟。莫得主其有。若非植善手。莫得攀茲秀。不與輕薄子。必以孝為首。孝子之所為。 我當賷錫厚。千祥凝聚處。早把天香授。果是誠孝子。不求而自受。不孝不弟人。求攀終莫有。 變孝焂行逆。有必奪其有。悔逆猛從孝。無仍賜其有。須知天上珍。原為孝子酬。祈遊桂苑者。 宜認此來由。中間莫入岐。自有非常遘。閶闔宮殿開。曲折任遨遊。廊檻列雲章。几筵鋪錦繡。 旌羽舞繽紛。笙簧嗚節奏。華彩難罄述。美麗不勝收。灼灼第一枝。高折不居後。仙真笑相迎。 凡夫曷能覯。雲生步履間。香襲衣裳透。畧嗅雲霄桂。洗盡塵俗垢。千孔與百竅。感香俱靈牖。
心腑皆充滿。福緣無不湊。寶哉勿輕錫。慎重待孝友。
又說讚曰 純孝本性生。無不備於人。體之皆具足。踐履無難循。以此瞻依志。無忝鞠育心。在地自為紀。 在天即為經。生民安飲食。君子表言行。人人若共遵。家國賀太平。放之充海宇。廣之塞乾坤。 孝行滿天下。塵寰即玉京。 說讚未畢。聲周三界。慧日藹風。一時擁護。爾時有朱衣真君。恭敬稽首。深會妙旨。演為慈孝鈞天。大羅妙樂。以廣聖化。爰命金童玉女。著五色霞衣。按歌奏曰。 教孝有傳經。奏愷成聲。母慈昱昱。父愛甄甄。子色循循。妻婉婉。夫誾誾。兄秩秩。弟恂恂。姑仁媳敬承。父攜子。子攜孫。恩勤。室藹藹。家溱溱。俱是父母一般心。樂衎衎。何地不生。至性中。篤實天情。懽騰。普天下億兆馨蒸。氣洽門屏。俱如家人父子一般心。有身有親。始信有君有臣有民。師弟良朋。咸歸於貞。邦家總孝成。願人生。過去父母。蚤生紫庭。現在父母。祺祿享遐齡。化遍乾坤。中和瑞凝。九光雯。百和音。漠漠天鈞。瀜瀜六宇聽雝嗚。並坐長春。並聽鸞笙。直上瑤京。達帝聞。爾時樂舞三尋。天龍鳳族。聲和翔集。眾籟騰空。香花圍繞。帝君喜悅。手舉如意。更示大眾。我方演教。宣揚妙道。慈孝感洽。化應勳徵。遂如是觀。眾等寶之。是經在處。經藏可鎮。壓諸魔惡。可概萬行。誦是經時。祥光繞室。神仙胥聽。身體力行。有感必應。成大羅仙。超凡入聖。善哉善哉。諦聽吾言。
於是朱衣魁星。天聾地啞。及諸仙真。歡喜踴躍。命諸掌籍。載之玉冊。信受奉行。
讚曰
至孝真銓。元皇妙傳。得自身體力行問。尊科修奉。福祿綿延。簪冕裔星聯。
南斗文昌元皇道君
(三稱九拜)
文昌帝君勸孝文
帝君曰。今日是元旦。為人間第一日。吾當說人間第一事。何謂第一事。孝者百行之原。精而極之。可以參讚化育。故謂之第一事。赤子離了母胎。在孩抱便知得。故謂之第一事。舍此一事。並無學問。舍此一事。並無功業。舍此而立言。則為無本之言。舍此而能功葢天下。到底不從性分中流出。必作偽以欺國。負本以滅身。天地是孝德結成。日月是孝光發亮。孝之道。言不可得而盡也。為人子者。事富貴之父母易。事貧賤之父母難。事康健之父母易。事衰老之父母難。事具慶之父母易。事寡獨之父母難。夫富貴之父母。出入有人扶持。居止有人陪從。其願常給。其心常歡。貧賤之父母。捨却白髮夫妻。誰為言笑。離了青年子媳。莫與追隨。人子一日在外。父母一日孤悽。為人子者。善體其情。能頃刻離左右也乎。康健之父母。行動可以自如。取攜可以自便。朝作暮息。可以任意。訪親問舊。可以悞情。衰老之父母。兒子便是手足。不在面前。手足欲舉而不能。媳婦便是腹心。不在膝下。腹心有求而不遂。時而欣欣於內。忽而戚戚於懷。為人子者。善體其情。能頃刻離左右也乎。具慶之父母。日間有以作伴。夜間有以相溫。晝無所事。相與說短論長。夜不成眠。互為知寒道冷。寡獨之父母。兒女雖有團圓之樂。夫妻已成離別之悲。家庭之內。獨行踽踽涼涼。形影之間。惟有悽悽楚楚。為人子者。善體其情。能頃刻離左右也乎。鳴呼。試問身從何來。親為生我之本。孝為何事。人所自有之心。見吾此章而不動心者。非人也。見吾此章而不墮淚者。非人也。逆子忤媳。見吾此章而不化為孝子順媳者。與禽獸何異。人人得而誅之者也。
呂祖教孝篇(乾隆八年五月二十九日降筆
- -1743年)
帝君曰。舜命契敷五教。首在父子有親。而孝之名以立。然則孝之道。自唐虞而始有乎。非也。自有生民。即有父子。自有父子。即有孝慈。父之慈。不待學也。子之孝。亦不待學也。上古維渾維穆。有情無文。孝道最真。中古文明繼起。有情有文。孝道斯全。後世人心日漓。有文無情。孝道乃薄。世運殊。所以為孝亦殊。然其出於性生。則無殊。故夫孝之為道。與天地相終始者也。嗟呼。天不變。地不變。則人亦不變。而天不能不為運變。地不能不為運變。人亦不能不為運變。然運變而孝不變。孝即以運而變。而吾人終不可任其變。吾於人之幼也。見其有情無文如太古。然則吾願人之壯及老也。亦當如中古之有情有文。而不移於後世之有文無情焉可矣。況無情亦無文也。傷哉。
關聖帝君訓孝諭(乾隆八年五月初十日降筆
- - 1743年)
帝君曰。未有君臣之分。先有父子之情。思堂上恩勤。匪言可盡。問膝前愛敬。孰告無虧。勿曰嚴君。頓令情暌意隔。漫言慈母。遂至恃愛挾恩。當因時而承歡。宜隨分以自盡。篤性天之慕。無殊孺年。竭奉養之誠。不待異日。菽水不滅於鼎烹。祇爭養志。微情可擬於大孝。惟在明心。墓下錫褒封。渺渺誰見。生前盡子道。確確可徵。道關天倫。宜盡人事。如違吾訓。冥報難逃。
又諭
帝君曰。凡人祇此心不可昧。心昧。則功名事業。盡屬虛浮。席厚履豐。曰。吾以尊親也。然使當不可得兼之時。將有舍此而圖彼者矣。雖幸而境遇盡皆順適。此人之醜態未曾一露。而識者已即其已然。而決其未然者也。若此心不昧。則事雖不切於是。而可告無愧於是。吾當日祗知致身於君。未曾竭力於親。亦吾之一大憾也。而吾於親分上。究未嘗有虧。吾親幽冥中。反極為喜悅。迄今吾受封帝秩。榮及三代。是未盡孝而可以為孝也。惟此心之不昧也。爾等自問其心。看此心曾昧過與否。即今吾心。還是昧的。還是明的。呼得此心出來。就是孺年之慕不失。明發之懷不昧。凡一言一行滴滴歸於親身上矣。所以盡孝先要存心。
大漢壽亭侯諭
關帝舊有勸孝數言。諸生抄入集中。元化請帝君降臨。親為訂正。帝君降。大書曰。偃月鋼刀千載銳。守更銀燭萬年紅。詞嚴義正生氣澟然。元化頫首讚歎。帝君沉吟良久曰。吾殺身報君。於孝有虧。今見是集。不勝惶愧。元化對言。帝君殺身報君。以忠作孝。正是立人倫之極。帝君復曰。柳先生之言果然歟。吾不免抱歉於茲也。嗟呼。吾不能全歸吾親之體。猶幸不負吾親所期望耳。於是垂訓二篇。
金闕護道王天君訓孝諭(乾隆八年六月初十日降筆
- - 1743年)
天君曰。禍福以善不善為招。善惡以孝不孝為極。吾職糾察。最嚴此條。世間不孝之人。恒漏國法。父母強為隱忍。恐致重刑。旁人不敢聲張。懼遭毒怨。故陽世之獄。若鮮忤兒。而冥府之監。實多逆子。吾每日間遍歷三界。見純孝者。勝護奇珍。火輪頓起祥光。雷霆焂駕慈雲。金鞕為之護衛。見不孝者。視若讐敵。火輪頓起兇焰。雷霆焂震惡聲。金鞕為之怒擊。其有已萌不孝之心。而未著不孝之迹。或偶蹈不孝之事。而未有不孝之心者。縱不遽加天誅。亦必顯然示儆。為貧苦。為疾病。人之所憐。豈知尚為天之所宥。或水火。或盜賊。人以為慘禍。豈知天猶以為薄責。又或借其他罪。以窴之於官刑。判之者。判其奸盜之罪。判其邪淫之罪。而不知天實因其不孝。而使之罹邪淫之罪。因其不孝。而使之罹邪淫之罪。葢罪至不孝。理無可生。遽誅其身。惡猶未稔。為借他罪以懲之。欲其知所惕而思改也。故謂吾糾察萬善萬惡也可。即謂吾專糾察不孝也亦可。謂吾鞕打萬惡也可。即謂吾專打不孝也亦可。
日月宮中金光熊上神孝論(乾隆八年二月二十八日降筆
- - 1743年)
上神曰。一部四書。卷卷不離孝字。苐人知為學問中之一事。而不知為學問中之第一事。即知為學間中之第一事。而不知凡學問之事。皆始此一事。皆終此一事。且如論語首章言學。原是孔聖畢世全功。未言所學者何事。次章即揭孝弟為為仁之本。夫學者。內聖外王。內何以聖。聖以仁也。外何以王。王以仁也。孔聖學不厭。學此仁也。誨不倦。誨此仁也。顏子好學。始能三月之不違。七十子身通六藝。僅能日月至焉。然則聖賢之學。學此仁。時習。習此仁。而孝弟為為仁之本。則亦學此孝弟而已矣。時習此孝弟而已矣。弟亦孝之所推。則亦學此孝而已矣。時習此孝而已矣。下卷列德行之科。顏子之無所不說而外。惟閔子之孝最可紀。此兩論發端之義也。中間問孝數章。雖因人而發。實已統括無遺。若夫親在不遠遊。親年不可不知。竭力之誠。幾諫之敬。喪之必不可短。曾子之啟手啟足。孟莊子之因人因政。詳且盡矣。至其論政。則曰孝慈則忠。是可知致治之不越於孝。而道以德者。道以孝。率以正者。率以孝。先之者。亦先以孝也。即孔聖之言志。亦曰老者安之。是亦廣吾之孝。以為天下之孝而其栖栖皇皇。欲與易天下者。皆欲以孝易之也。由此而推。則論語何曾一句不道箇孝字。大學明德以新民。而至善所在。曰。為人子。止於孝。而孝者所以事君也。則為臣之止於敬。悉本於孝可知也。上老老而民興孝。則為君之止於仁。與國人交之止於信。悉本於孝可知也。是明明德者。明其孝之德。而即以是新民也。中庸天命之謂性。命此孝也。仁者人也。親親為大是也。率性之謂道。率此孝也。所求乎子以事父是也。舜之大孝。武周之達孝。滿乎道之量也。在下位者之順親。以信友獲上。握其道之要也。中庸歸結於一誠。而誠身以順親。則誠身者。誠此盡孝之身也。由此而推。則學庸何曾一句不道箇孝字。孟子一生本領。祗仁義二字。所以開口便談仁義。其言仁義。則曰。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。仁之實。事親是也。至於仁義之所從來。則性善也。性何以見其善。孩提之童。無不知愛其親也。仁義之所推行。則王道也。王何以為道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。五十衣帛。七十食肉。人人親其親而天下平也。由此而推。則孟子何曾一句不道箇孝字。士子自幼入學館。便吚唔一部四書。乃至磨穿鐵硯。坐破青氊。而曾未得其本原之所在者。逐章解章。逐句解句。而未能詳說以反約也。吾於四書。亦以一言蔽之曰。是亦教之孝弟而已矣。
金光神熊國田撰
雲上仙辯孝言(乾隆八年五月二十九日降筆
- -1743年)
上仙曰。孝量無窮。孝之道亦不一。儒者蹈實。於日用行習間求道。故言孝獨詳。釋道談玄。於心性神明間求道。故言孝恒畧。而究之日用行習。未嘗不本於心性神明。心性神明。未嘗不推諸日用行習。其為道也。異而同。其為孝。亦異而同也。且如泰伯竄身異域。棄親弗顧。孔聖何以猶稱其至德。葢成親之志。則問寢視膳。不得兼矣。伯夷以父命為尊。孝矣。叔齊敢於違父之命。尚可以為賢乎。而不忍成親之過。亦孝之大者也。何也。各行其是也。釋道缺奉養。絶宗祀。而其所以為孝者。正自有在。人慎勿以不孝目之。而為釋道者。亦不得謂吾已出家。可以不必孝。又不得謂吾為釋道。即吾之孝。而不思所以實致其孝也。雲復旦撰。
桂宮楊仙勸孝文(崇禎二年作-
- 1629年) 楊仙曰。孝為百行之根本。根本不立。則一切事業。皆屬虛浮。今世俗乘忤之因。悉由積漸而致。始因父母憐惜太過。常順其欲。常佚其身。稍一拂逆。輒生忿怒。甚至親不忍呵叱其子。而子反抵觸其親。以親愛為尋常。親慈為應得。又安能推及胎養之勞。撫育之苦。疾病痘疹之憂愁。延師婚嫁之拮据。及至長成。有因分析財產。而怨父母不均者。有聽信妻言。而謗父母不愛者。有放縱驕奢。而憎父母防閑者。有飲酒嫖賭。而憾父母拘束者。有私其妻子。而吝父母衣食者。有厚於親朋。而薄父母用度者。有執定輪養。而致父母飢寒者。有子常出外。媳不盡禮。而明知父母受氣者。有貿易多年。忘歸定省。而不顧父母奉養者。有父在經營。母勞井臼。而夫妻貪逸。還說父母不是者。有父母患病。不請醫藥。而借言老病難瘳者。夫親之所有。原為子之後計。及子之所有。反與親市德色。半生創業。弗克自由。一旦強顏。仰於子媳。情何以堪。為子者。方且人前不屑順承。當面搶駁老拙。致親吞聲忍氣。對客低頭。因此抑鬱膏盲者。亦復不少。更如晚景失偶。心語莫商。感時墮淚。觸景傷情。雪夜霜天。孤衾如鐵。甚或老病沉綿。輾轉床榻。殘燈夜照頹顏。七箸時聞哽噎。足僵不暖。髮亂誰梳。穢溺難施。參苓弗繼。鰥父稍可安排。孀母何能遣此。是子所奉親者惟此時。親所賴子者亦此際。而人子全無體貼。痛癢不關。抱子者嬉樂其房。嬖妻者歡呼其室。好衣美衾。悅妻娛子。使親嗟貧歎老。滿眼淒涼。望一味而不能。丐三餐而忍氣。言之墮淚酸心。誰道暮年有後。豈不思瓦屋簷前。點滴皆依前跡。彼既薄待其親。安能厚望其子。生前不承有限之歡。死後空灑無情之淚。修齋設祭。戴孝舉哀。不過掩生人之耳目。沽世俗之虛名。況珍饈不及乎黃泉。華美何施於白骨。親在。則視親身為可有可無之人。親殁。則以親骸為求富貴之地。終年擇期。柩置空堂。蛛網罏烟。塵封繐帳。更有旅邸聞訃。因利羈延。緩不奔喪。濡遲年月。甚而兄弟愈多。牽制愈眾。年庚趨避。沙水搜求。或因循淺殯權厝。或停蕭寺破廊。及至安葬之後。諸事皆賴地輿。稍或不遂。輒歸咎於地。又想搬改親骸。不思從前如此不孝。根本先傷。上蒼豈肯錫以福利。報以吉地乎。嗟嗟。烏哺羊乳。物類尚具良能。木本水源。人生反昧至性。當思父母愛我如掌上之珠。望我若凶年之榖。其間有一種少母。苦節撫孤,老父積勞訓子。情景酸悽。尤為刺骨。吾願天下之為人子者。親在之日。惜有限光陰。捐隨分囊橐。勉力自盡。孝養及時。若待終年遺憾。風水生悲。始想形容於杳渺。憶笑語於生前。晚矣。晚矣。至親亡後。一切靡文。量力有無。惟棺槨衣衾不得草草。死者以入土為安。倘過惑風水。荏苒歲月。其間變態多端。常有播越流離。遂爾宗支莫辯。亦有烟寒戶冷。以致舉葬難期。土主恐失新租。亂填溝壑。僧道欲空屋舍。委棄荒郊。試看今日暴露之棺。未必不因此而致。為人子者。急宜猛省。
桂宮楊用修撰
諸生集世人勸孝多篇。惟此詳盡明析。淋漓痛快。查作者。係明末儒士楊姓。用修其名。抱才抑鬱。以諸生死。靈氣凝結。逍遙山陰古寺之旁。是冊告成。文祖降閱。召用修至。大加獎賞。收入桂宮。夫文生於情。當年本至性以發於文章。豈期以此為證果之地。而文叨識拔。人即擢陞。豐城之劍衝天。汾水之鼎出世。諸生勉旃。為聖賢。為仙佛。亦全其至性而已矣。
王中書勸孝歌
孝為百行首。詩書不勝錄。富貴與貧賤。俱可追芳躅。若不盡孝道。何以分人畜。我今述俚言。為汝效忠告。百骸未成時。十月懷母腹。渴飲母之血。饑餐母之肉。兒身將欲生。母身如在獄。父為母含悲。母對父含哭。惟恐生產時。身為鬼眷屬。一旦見兒面。母命喜再續。自是慈母心。日夜勤撫鞠。母臥濕簞席。兒眠乾被褥。兒睡正安穩。母不敢伸縮。見穢不嫌臭。兒病甘身贖。橫冠與倒簪。不瑕思盥沐。兒若能步履。舉足慮顛仆。兒若能飲食。省口恣所欲。乳哺經三年。血汗幾千斛。劬勞辛苦盡。兒年十五六。氣性漸剛強。行止難拘束。衣食父經營。禮義父教育。專望子成人。延師課訓讀。慧敏恐疲勞。愚怠憂碌碌。有過當掩護。有善先表暴。子出未歸來。倚門繼以燭。子行十里程。親心千里逐。子長欲成婚。為訪閨中淑。媒妁費金錢。釵釧捐布粟。一日媳入門。孝思遂衰薄。父母而如土。妻子顏如玉。親責反睜眸。妻詈不為辱。母披舊衣衫。妻著新羅縠。父母或鰥寡。為兒守孤獨。父慮後母虐。鸞膠不敢續。母慮孤兒苦。孀幃忍寂寞。身長不知恩。糕餌先兒屬。健不祝哽噎。病不知伸縮。衣服或單寒。衾枕失溫燠。風燭忽垂危。兄弟分財穀。不思創業艱。惟道遺資薄。忘卻本與源。不念風與木。蒸嘗亦虛文。宅兆何時卜。人不孝其親。不如禽與畜。慈烏尚反哺。羔羊猶跪足。人不孝其親。不如草與木。孝竹體寒暑。慈枝護本末。勸爾為人子。經書勤誦讀。王祥臥寒冰。孟宗哭枯竹。蔡順拾桑葚。賊為奉母粟。楊香拯父危。虎不敢肆毒。伯俞常泣杖。仲平身自鬻。郭巨埋生兒。丁蘭悲刻木。如何今世人。不效古風俗。何不思此身。形體誰養育。何不思此身。德性誰式榖。何不思此身。家業誰給足。父母即天地。罔極難報復。親恩說不盡。畧舉麤與俗。聞歌憬然悟。省得悲莪蓼。勿以不孝首。枉戴人間屋。勿以不孝身。枉著人間服。勿以不孝口。枉食天五穀。天地雖廣大。不容忤逆族。及早悔前非。莫待天誅戮。
勸孝八反詩
一
幼而或詈我。我心覺喜歡。父母嗔怒我。我心反不甘。一喜歡。一不甘。
待兒待親何相懸。勸君今日逢親怒。也將親作幼兒看。
二
兒曹出千言。君聽常不厭。父母一開口。便道閑多管。非閑管。親掛牽。
皓首白頭多諳練。勸君敬奉老人言。莫教乳口爭長短。
三
幼兒尿糞穢。君心無厭忌。老親涕唾零。反有憎嫌意。六尺軀。來何處。
父精母血成汝體。勸君敬待老來人。壯時為爾筋骨敝。
四
看君晨入市。買餅又買糕。少聞供父母。多說供兒曹。親未膳。兒先飽。
子心不比親心好。勸君多出糕餅錢。供養白頭光陰少。
五
市間賣藥肆。惟有肥兒丸。未有壯親者。何故兩般看。兒亦病。親亦病。
醫兒不比醫親症。割股還是親之肉。勸君亟保雙親命。
六
富貴養親易。親常有未安。貧賤養兒難。兒不受饑寒。一條心。兩條路。
為兒終不如為父。勸君養親如養兒。凡事莫推家不富。
七
養親止二人。常與兄弟爭。養兒雖十餘。君反獨自任。兒飽煖。君常問。
父母饑寒不在心。勸君養親須竭力。當初衣食被君侵。
八
親有十分慈。君不念其恩。兒有一分孝。君就揚其名。待親暗。待兒明。
誰識高堂養子心。勸君漫信兒曹孝。兒曹樣子在君身。
孚佑帝君戒流子詩
鳧雛得水去悠悠。母在池邊傍岸遊。誰道人間不孝子。也拋鞠育付東流。
彌勒佛勸孝偈
堂上有佛二尊。惱憾世人不識。不用金彩裝成。非是檀香雕刻。
即今現在爹娘。便是釋迦彌勒。若能供養得他。何用別作功德。
訓孝通俗歌(乾隆八年九月初一日降筆
- - 1743年)
宏教真君曰。眾人們。焚起香。側耳靜聽。柳真人。有些話。吩咐你們。談甚今。諭甚古。都是無益。有件事。最要繄。你們奉行。各人想。你身子。來何處。那一個。不是你。爹娘所生。你的身。爹娘身。原是一塊。一團肉。一口氣。一點血精。分下來。與了你。成箇身子。你如何。兩樣看。隔了一層。且說你。爹和娘。如何養你。十個月。懷著胎。吊膽提心。在腹時。擔荷著。千觔萬兩。臨盆時。受盡了。萬古千辛。生下來。打脫命。一生九死。三年中。懷抱你。樣樣慇懃。冷和暖。飽和饑。失錯不得。有點病。自埋怨。未曾小心。恨不得。將身子。替你著痛。那一刻。敢鬆手。稍放寬心。顧兒食。顧兒衣。自受凍餓。爬得長。請先生。教讀書文。到成人。請媒妁。定親婚娶。指望你。興家業。光耀門庭。有幾分。像個人。歡天喜地。不長進。暗傷悲。腹痛腸疼。就到死。眼不閉。罣念著你。這就是。爹和娘。待你心情。看起來。你的身。爹娘枝葉。爹和娘。那身子。是你本根。有性命。有福氣。爹娘護蓄。有聰明。有能幹。爹娘教成。那一點。那一件。爹娘不管。為甚麼。把爹娘。看做別人。你細算。你身子。長了一日。你爹娘。那身體。老了一晨。若不是。急急的。趁早孝養。那時節。爹娘死。追悔不能。可歎的。世上人。全不省事。只緣他。昧了性。負義忘恩。生養他。護蓄他。未曾記得。教訓他。婚配他。恰似當行。却不想。烏反哺。羔羊跪乳。你是人。到不及。走獸飛禽。不孝處。也儘多。我難盡說。且把你。眼前的。指與你聽。你爹娘。要東西。值甚麼緊。偏吝惜。不肯送。財重親輕。你爹娘。有些事。甚麼難做。偏推諉。不肯去。只說不能。你見了。富貴人。百般承奉。就罵你。就打你。也像甘心。你爹娘。罵一句。鬬口回舌。你爹娘。打一下。怒眼圓睜。只愛你。妻和妾。如花似玉。只愛你。兒和女。似寶如珍。妻妾亡。兒女死。肝腸哭斷。爹娘死。沒眼淚。哭也不疼。這樣人。何不把。兒女妻妾。並富貴。與爹娘。比較一輪。天不容。地不載。生遭刑戮。到死時。坐地獄。受諸極刑。鋸來解。火來燒。磨捱碓搗。罰變禽。罰變獸。難轉人身。我勸你。快快孝。許多好處。生也好。死也好。不受辛苦。在生時。人尊敬。官來旌獎。有財帛。有壽算。又有兒孫。到死時。童男女。持旛擁葢。接你去。閻羅王。也要出迎。功行大。便可得。成仙成佛。功行小。再轉世。祿位高陞。勸你們。孝爹娘。祇有兩件。這兩件。也不是。難做難行。第一件。要安你。爹娘心意。第二件。要養你。爹娘老身。做好人。行好事。不肯撞禍。教妻妾。教兒女。家道有成。上面的。祖父母。一般孝養。下邊的。小弟妹。好生看成。你爹娘。在一日。寬懷一日。喫口水。喫口飯。也是歡心。隨力量。儘家私。不使凍餓。扶出入。伴坐立。莫令孤伶。有呼喚。一聽得。連忙答應。有吩咐。話一完。即便起身。倘爹娘。有不是。婉轉細說。莫粗言。莫盛氣。激惱雙親。好親戚。好朋友。請求勸解。你爹娘。自悔悟。轉意回心。到不幸。爹娘老。百年歸世。好棺木。好衣被。堅固墳塋。,盡心力。圖永久。不必好看。只哀痛。這一生。何處追尋。遇時節。遇亡辰。以禮祭奠。痛爹娘。永去了。不見回程。這都是。為人子。孝順的事。切莫把。我的話。漠不關心。歎世人。不孝的。有個痛病。說爹娘。不愛我。孝也無情。這句話。便差了。解說不去。你如何。與爹娘。較論輸贏。譬如那。天生的。一莖茅草。春雨潤。秋霜打。誰敢怨嗔。爹娘養。就要殺。也該順受。天下無。不是的。父親母親。人愚蠢。也知道。敬神敬佛。那曉得。你爹娘。就是尊神。敬得他。仙佛們。方纔歡喜。虛空中。保佑你。福祿頻增。你有兒。要他孝。須做榜樣。孝報孝。逆報逆。點滴歸根。
訓女孝通俗歌(乾隆八年十一月初十日降筆
- - 1743年)
宏教真君曰。婦女們。最愛聽。談今論古。又有的。最愛聽。說鬼道神。我今日。有一段。極大故事。細講來。與你們。各各聽聞。我本是。一棵樹。長條細葉。是當初。天和地。精氣生成。這地下。植立起。一棵柳樹。那天上。高懸著。一個柳星。我過了。幾萬年。凝神聚氣。到唐朝。得遇著。孚佑帝君。我帝君。憐念我。誠心學道。就把我。度脫去。做個仙人。一棵樹。如何有。這樣造化。祇緣我。心性靈。不昧本根。我無父。又無母。將誰孝養。早朝天。晚跪拜。報答深恩。心思專。志向定。奉持原本。憑著我。一點誠。動了聖神。有師傅。就當我。嚴父慈母。幾千年。力孝敬。無點懈心。成仙後。師傅教。多積功果。祇要你。勸世人。孝奉雙親。有一人。能盡孝。將他度脫。不論男。不論女。許做仙真。我勸了。男和女。幾十百個。都現在。蓬萊裏。快樂長春。也有的。再轉世。高官顯職。女人們。都做了。一品夫人。我做下。勸孝的。這些功果。所以得。受個封。宏教真君。到而今。奉帝勅。宣揚大化。降鸞筆。演訂就。一部孝經。讀書人。明白的。講求奧旨。俗人們。也有歌。唱與他聽。祇有你。婦女們。未曾專說。說起來。你們想。最好傷情。你雖然。是一個。女人身子。你爹娘。養育你。一樣辛苦。懷著胎。在腹中。誰辨男女。臨盆時。一般樣。受痛挨疼。懷抱你。何曾說。女不要緊。乳哺你。何曾的。減卻一分。女兒家。到後來。總要經歷。婦人們。經歷過。難道忘情。莫說你。女人家。無力孝養。你爹娘。待女兒。更費苦心。替梳頭。替纏腳。不辭瑣碎。教茶飯。教針指。多少慇懃。嚴肅些。又念你。不久是客。嬌養些。又怕你。後來不成。離一刻。恐怕你。閨房失事。缺一件。恐怕你。暗地多心。選兒郎。要才貌。與你匹配。選門戶。看家貲。恐你受貧。聘定過。便思量。如何賠嫁。到婚期。儘力量。總不慊心。捨不得。畱不住。好生難過。割肝腸。含眼淚。送你出門。到人家。夫婦和。公婆歡喜。你爹娘。臉面上。許多光生。有些錯。一聽見。自生煩惱。又添著。一世的。不了憂心。你生來。嫁誰家。都有定數。你如何。不遂意。便怨雙親。好過日。便說是。你的命好。難度日。罵爹娘。瞎了眼睛。罵爹娘。嫁你的。人家不好。把公婆。就當了。切齒讐人。待公婆。說他是。別人父母。待爹娘。又說我。已嫁出門。到是你。女人家。兩不著地。把孝字。推乾淨。全不粘身。那曉得。女人家。兩重父母。都要你。盡孝順。至敬至誠。你身子。前半世。爹娘養育。後半世。靠丈夫。過活終身。你公婆。養丈夫。就如養你。天排定。夫與妻。祇算一人。你原是。公婆的。兒子媳婦。卻將你。寄娘家。生長成人。嫁過來。方纔是。人歸本宅。這公婆。正是你。活命雙親。既行茶。又過禮。多少費用。請媒妁。待賓客。幾番辛勤。愛兒子。愛媳婦。無分輕重。原望你。夫和婦。供養老身。為甚的。好兒郎。本是孝敬。娶了你。把爹娘。疎了一層。縱不是。你言語。離他骨肉。也緣他。鍾愛你。志氣昏沉。你就該。向丈夫。將言細說。公與婆。娶我來。輔相夫君。第一件。原為著。幫你奉養。你如何。反因我。缺了孝心。這纔是。婦人們。當說的話。這纔是。愛丈夫。相助為人。為甚的。乘著勢。大家怠玩。漸漸的。把公婆。不放在心。他兒子。掙得錢。你偏藏起。私自穿。私自喫。不令知聞。圖好看。祇顧你。自己穿戴。有利息。祇算計。自己家成。怕公婆。得些去。與了姑子。怕公婆。得些去。伯叔平分。祇說你。肯爬家。為向男子。那知道。你便是。起禍妖精。薄待了。公與婆。一絲半粒。你夫婦。現成福。減了幾程。受窮苦。受病痛。由你唆出。犯王法。絕子嗣。是你撮成。你看那。廟中的。拔舌地獄。多半是。婦女們。受這苦刑。更有的。放潑賴。脅制男子。使公婆。每日裏。不得安寧。公婆罵。纔一句。就還十句。打一下。你便要。溺水懸繩。這樣人。自盡了。陰司受罪。就不死。也必定。命喪雷霆。我勸你。閨女們。聽從父母。說一件。依一件。莫逞性情。沒本事。養爹娘。這是無奈。奉茶水。聽使喚。也盡點心。在家中。無多日。還不愛敬。到那時。嫁出去。追悔不能。我勸你。媳婦們。認清題目。方纔說。你原是。公婆家人。你丈夫。日在外。做他生理。公婆老。要望你。替他奉承。老年人。飯不多。菜要可口。舊衣服。勤漿洗。補綴停勻。莫聽信。俗人說。不見公面。為兒媳。當他女。不比別人。不時間。茶和湯。親手奉上。難走動。又何妨。扶起行行。有東西。買進來。思量養老。公婆要。就送去。不得稍停。祇要你。公與婆。心中歡喜。那管他。接過去。送與誰人。敬伯叔。愛姑娘。和睦妯娌。公婆喜。這媳婦。最會為人。助丈夫。教兒女。操持家務。公婆喜。這媳婦。光我門庭。孝公婆。你爹娘。也是歡悅。這便是。嫁出來。還孝生身。況且你。替丈夫。孝順父母。你丈夫。也敬奉。丈母丈人。說不盡。婦女們。孝順的事。望你們。照這樣。體貼奉行。昨日裏。女孝經。纔演一半。那善氣。就傳到。南海觀音。宣我去。獎賞了。加個佛號。又教把。菩薩事。勸化你們。這菩薩。原做過。妙莊王女。生下來。便曉得。立意修行。菩薩父。見女兒。一心好道。百般的。教導他。要做俗人。孰知道。我菩薩。心堅似鐵。只望著。一得道。度脫雙親。到後來。父王病。十分沉重。我菩薩。日共夜。備極辛勤。叩天地。禱神靈。不惜身體。因此上。感動了。玉帝天尊。霎時間。坐蓮臺。金光照耀。居普陀。施法力。億萬化身。千隻眼。廣照著。十方三界。千隻手。掌握著。日月星辰。佛門中。這菩薩。神通最大。歷萬古。發慈悲。救度世人。有婦女。能行孝。不消禮懺。到老去。便許他。進得佛門。豈不是。極簡便。一椿好事。勸你們。莫錯過。這樣良因。
水南靜者跋
歲在昭陽大淵獻菊月。宏教真人。演訂孝經既畢。又倣時下彈詞體。作十字句俗歌以垂訓。俾愚夫愚婦。皆可通曉。其言彌淺。其味彌長。即人之情。見天之理。能使頑者刺心。賢者墮淚。至哉言乎。所以嘉惠我羣黎百姓。拔之黑風苦海中。導以聖賢仙佛之先路者。願誠奢。心良苦矣。昔子輿氏曰。人人親其親。長其長。而天下平。讀者誠由淺而得深。因文以見道。則是詞也。雖為齊民說法。然上為天地立心。下為生民立命。綿升恒之景運。畱淳古之人心。直與日星河漢。同其昭回。訓誥典謨。相為表裏。豈屑與文章之士。於字句聲調間。競工抽乎哉。
水南靜者稽首敬跋
柳真君廣化真經後序
是冊告成。我帝師偕文帝降閱。俄而天垂寶葢。地湧金蓮。香氣氤氳。祥光燦爛。南海觀世音菩薩至。評。善哉善哉。功德無量。即轉法轅。頃復香烟直樹。燭焰不搖。萬籟無聲。繁英盡散。閔夫子至。書至聖諭可。旋回聖駕。文祖乃祥加翻閱。閱訖評曰。一函貯盡詩書髓。數頁翻完天地心。夫教雖有三。理實維一。儒之修德凝道。釋之明心見性。道之葆真守元。同而異。異而同也。是冊之為三教許可也。亦以通徹三教之本焉耳。
方山道士宏教真人柳棨後序
重梓廣化真經跋
柳真君諱棨。乃純陽呂祖之首座弟子也。悲願宏深。廣行覺世。功崇德溥。位證宏教真君。今奉文帝之命。訂正孝經。兼闡雅俗並通之妙諦。士女分訓之嘉謨。編彈詞之古調。發悅耳之新聲。俾里巷可歌。閨門可唱。一吐清音。九迴腸轉。由智及愚。規男訓婦。於呼。誰無父母。孰不思親。孺慕之機。油然而動矣。寧不口噴旃檀之氣。舌開寶蓮之花。斯即音聲作佛事之大功德也。
時乾隆壬辰(1772年)嘉平吳趨程嘉政敬跋
柳真君勸善懲惡論
善本人所固有。何必用勸。惡乃人所本無。又何用懲。善待人勸。善便不誠。惡要人懲。惡必不改。若知勸而為善。善可同歸。知懲而不為惡。惡終能免。勸人之善。先須自勸。懲人之惡。先要自懲。大善不必勸。小善可勸。大惡不必懲。小惡可懲。即小見大。合勸與懲。共成十則。綠衣道人題。
柳真君閩中顯化事蹟
一
泉之民秦福齡者。捕漁蝦為業。嘗設網於潭之西偏。此地一帶沿江。夜行頗險。邑中樂善人家。每設天燈照人。水族見光而遠遁。福齡下十網而空其九。久之識其故。遂乘夜密碎其燈。予惡其利己害人。陰遣老黿投其網而拽之河。負其尸行十里。恐人但知業漁之報。不知滅燈之因。遂勒其背曰。托業何須在釣鈎。樵夫耕老任優游。只貪物命迷人路。天使孤魂入水流。予遇惡人。傾身開導。獨於福齡不然。誠惡其狠毒也。知者鑒之。
二
祝氏家兒名永泰。年十五。食廩三年矣。少時與羣兒戲。誤傷一蝶。輒三日不樂。嘗以竹竿挑去簷前蛛網。父見而叩其故。曰。兒恐物之誤投其網。故特為除之。其父心喜。示以詩云。天高地濶浩無窮。何事機關塞太空。兒接曰。五斧鑿開千仞壁。行人都在坦夷中。予知此子永明禪師轉世。暫落人間。隨於夢中示以偈曰。月印萬川。光明一片。來何所聞。去何所見。收爾初心。永明不變。
三
漳之南。痘瘡盛行。伍氏獨亦患之。醫有議殺老雞和藥者。會家有一雞。畜已五年。擬於明日宰之。是雞黯然待死。終夜不發一聲。主人心異其然。予知而憫之。遂作兒科。搖鈴於市。伍迎予就診。坐定。予驟曰。此兒無恙。殺是雞必死。主人以予陰知其事。折節叩予。予細曉以天道好還。戒殺獲福之理。授以一丹而痊。伍知予有道之士。遂為廣播其說於外云。
四
福洲民王修謨者。好以殘書作捲引火。房竈坑厠。種種狼藉。曾以紙煤未熄。延燒案間銀錢出入總簿。貨債無從索討。忿極。將中指齧去一節。然不知天意示儆。而故態不改。一日予到其家乞火。將紙捲向空一擲。火星離離垂下。獨燒其屋一空。予在火光中吟詩曰。一架殘書幾尺高。劫來化作紙煤燒。齧傷一指還畱恨。又見家園野火銷。拍手大笑而隱。修謨友仇友元。每以此事諍而不變。今乘勢開導之。修謨亦索然曰。吾今悔是矣。請改之。
五
富民陶士貞家。每食不下百人。釜底飯乾粥滓。三日輒盈一鉢。魚腥肉羶。不堪近鼻。貧鄰洪婦。日索而食之。既而士貞病死。盜劫其財。火燔其室。子孫散而寄食於人。家人藜藿不充矣。予謂士貞家。固不足恤。而洪婦必當有以報也。因作道姑入其門。密置金於其室。為之歌曰。富家粒。紅腐薰蒸不可食。富家米。酸辛臭穢何堪餌,食之餌之奈汝何。滿地黃金天付爾。遂去。人乃共解其故。
六
閩中有豢養者。日提竹籠相角勝。陸家兒小字福哥。伶俐人也。有白鸚鵡。善會人意。福哥極愛憐之。一日病將死。作人言求去。飼以魚蝦。終不肯食。曰。我以前生好殺。今墮禽類。輒鳴咽不絶。予念鳥本山林物。一違其性。種種難安。于空中拽之出。福哥面有驚色。予于門外過而歌曰。山禽本性愛山棲。自鎖籠中禁獄齊。君欲好音隨處聽。春深都向茂林啼。福哥聞而心悟。追予踪不及。歸將他鳥盡行放去。畜鳥具。焚之一空。大快事也。嗟乎。人好殺則墮。鳥被籠則哀。於此可慨然感矣。
七
豐和麵店小管。以麵底賣人作猪食。羣猪爭相踐踏。半雜於糞灰中。雷部怒而擊其圈。焚其豕。豢者全不知省。予遣土神攝小管之魂。歷遊地獄。諭以散棄五穀之報。使其病中言之歷歷。店主懼。為之懺詞悔罪。三日始醒。乃知遷改。徧告養牲之家。皆不敢以五穀飼畜矣。葢以養人者飼畜。致干天怒。繼之病儆。以無知而恕之耳。不然。雖震死亦何過矣。
八
泉之民素尚奢靡。屠沽腥販。黎明集市。喧攘至日中乃止。與蘇風不相讓。屠殺大小生命。每日動以萬計。善士王彥登者。夫婦以放生為事。日遣二小童適市。捨遺棄蝦螺等物。散之河干。予遊泉。訪得其跡。作書付小童携去。刻以行善相朂。并署名于尾。使知神明不遠。復附一絶曰。君家為善不須錢。拾得魚蝦放水邊。保爾百年夫婦樂。于公門第福綿綿。彼家素信神仙。得書而修行益力。尋予踪。不與見。待之異日也。
九
施家村。離府治三十里。此地四面環山。落落百有餘家。民風頗厚。市廛絶少。民間病。必入城購藥。往返甚艱。予化老醫。懸壼江之西隅。製造丸散。廣行普濟。是時疫症盛行。求治者日盈戶。孝子徐毓麟。家最貧。因母病。目不交睫十餘夜。而病不減。予知而往叩其門。授以方而愈。并教以治疫法。左右賴以保全者。羣謝以金。一月頓成富室。孝子甘旨不缺。村民夭札無憂。風俗之厚。得此善緣。予得挈壼而走矣。
十
施村地係偏隅。善書不到。施家昆季三人。孝友敬恭。恂恂善士。一日偶得感應一經。讀到奉斗朝真處。酷慕而不得其法。但三弟兄相偕。每候五更。望天執香爐拜。行之已久。予適雲遊過此。憫之。欲授以法。忽於三子食時。舉箸戲畫。盡成文字。三子驚喜。歷試皆然。且教以靜室用紙筆書寫訓語成帙。為顏其室曰志心。今已儼然成壇矣。主壇者。雲遊祖師鍾離子是也。閩中傳為異事。
廣化真經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