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  聞  正  誤


 

傳聞正誤 本劉體恕說)

呂祖本傳云。咸通中舉士第。又郝天挺注云。咸通重及第。兩調縣令。值黃巢亂。移家終南。又一傳云。始名紹先。不從婚娶。滯場屋二十三年。及罷。縱遊天下。又江州望江亭自記云。吾京川人。唐末三舉進士不第。因遊於江湖。五十道始成。岳陽風土記。及王舉雅言。皆云舉進士不第。兩說不同。至世傳又有自敘墨科石像。本姓李。名鈺。字伯玉。唐宗室也。有四子。為避亂。止攜妻入山。故更姓李。則並姓而非。更為可異。大約祖之出處。當以本傳為據餘皆存而不論。可也。

枕中記。係盧生遇呂祖事。而湯臨川。則謂世傳李鄴侯泌作。又謂史傳泌少好神仙之學。不屑昏宦。為世主所強。頗有幹濟之業。觀察郟虢。鑿山開道。至三門集。以便餉漕。又數經理吐番西事。元載疾其寵。天子至不能庇之。為匿泌於魏少遊所。載誅召泌。懶殘所謂勿多言。領取十年宰相是也。枕中所記。殆泌自謂乎。吾謂若果泌自謂。又何必託之盧生。殆亦因夢中敘事。偶與泌同。而遂疑為泌所作耳。猶黃粱夢覺。呂祖遇正陽時。亦有其事。又安可以為本一事。而訛為盧生耶。

生日儒家值太平一絕。全唐詩又作李昇詩。不用梯媒向外求一絕。全唐詩一作張辭詩。皆以唐訛唐。應歸呂祖。惟寄白龍洞劉道人一首。悟真集作張紫陽詩。意白龍洞前後兩道人。適同姓劉。或紫陽偶述呂祖。詩贈之耶。紫陽所贈之道人。名永年。號順理。為紫陽高弟。而呂祖寄詩之劉道人。名字不可考。但呂祖文集。如渾成婆心。諸集久傳於世。而悟真後出。此詩自當歸呂。至曾經天上三千劫一律。近誤張三丰集者。又不必辨矣。

世傳呂祖道德經釋意。不知何人所作。如每章各句下小註。與瑩蟾子李道純小註。大同小異。一也。解後各繫一詩。則上陽子陳致虛所著。轉語偈載金丹大要五卷中可考。二也。道可道章。多節略上陽解。又列上陽之序於簡端。三也。特其大書純陽帝君釋義。似屬諸呂祖。而又次以雲門魯史篡述。雲門魯史不知何人所云篡述。不知何自。但既曰篡述。則非出呂祖之手可知。按呂祖參同妙典中。歷敘著書。並不及此解。且有昔讀道德。深憂不獲透徹經旨。後與群聖討論。方知其妙之說是此解。信非其所著也。且解內牽強牴牾。不合經旨處甚多。必後人妄託。不敢篡入全書。

雲石楊良弼。校刊呂祖文集後序。有靈跡中收猥褻一二事。不雅馴。皆為刪補。此舉有功呂祖不小。如俗傳白牡丹等事。皆屬後人假捏。又坊刻有鍾呂採真問答一帙。又有既濟真經一篇。其他言容成之術者。多託之呂祖。祖嘗言。吾道雖於房中得之。卻非御女之術。一言已破千古之疑。凡若此者。以偽亂真。皆呂祖之罪人也。茲刻一概嚴加斥削。不使外術旁門干我正道。呂祖其許我乎。

王文貞公崇簡。冬夜箋記云。俗傳洞賓戲妓女白牡丹。乃宋人顏洞賓。非純陽也。康熙年間。呂祖嘗於黃鶴樓降乩。曰。世傳飛劍斬黃龍。乃宋散仙顏洞賓也。豈有上真而嗔惱不除者乎。可證白牡丹事。又云地獄之說。如呂祖所說最切。又云黃粱傳奇。託言盧生。其事乃鍾離雲房。點化呂祖。亦誤以兩事和為一耳。

 

傳聞正誤終

 

 

回首頁